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教育会客厅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教育考察团来玉考察调研

6月20日至22日,以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

校长论坛

江西全省田家炳学校校长齐聚南昌开展校...

2018年1月13日,由江西省教育厅指导、江西省田家炳学校联盟主办的...……

高考自考


玉山县举办部分学科高考备考专家...

为深入开展高三复习备考的研究和探讨,不断学习前沿信息及教学经验,拓展备考...……

青春在线

高校学子自制青团纸鸢体验清明习俗(图)

近日,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学院学子化身“习俗传承人”,邀请全校师...……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国标今年年底落地实施

一个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读了哪些书,兴趣爱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甚至是在学校...……

求职就业


华东交大:“双创”有生态沃土 更...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华东交通大学收获...……

您当前的位置 : 校园新闻网 >> 校园资讯

疫情大考下,兴国八千教师的“云端之征”

2020-03-25      
电话:0791-86849199 投稿邮箱:djwjyxw@126.com

来源:中国江西网        编辑:周红国    作者:熊婕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熊婕报道:“同学们,很遗憾,现在的我们必须隔着一块屏幕上课,老师非常想见到大家。”2020年3月18日晚上七点半,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江卜金和他所在班级的学生准点踏入抖音直播间。和往常一样,他把孩子们在“一起做作业”APP里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梳理,找出了错误高频题,还为成绩优异的孩子挑选了几道高难度题型进行讲解。他这边引导性抛出各种问题,同学们就在评论区飞速地刷着解题过程和答案。

  “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会在家里好好学习的。”

  每天一小时的直播课,江老师要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进行备课,让原本忙碌的工作更加繁重。促使他坚持下来的,从来不是什么宏大的口号,而是直播时深深打动他的某一个瞬间,某一句话,那是他与学生触手可及的真实与慰藉。

  江老师,正是此刻坚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八千兴国教师的一个掠影。无常之下,云端之上,一个个有温度、有芬芳、有风云的教研故事正在发生……

  聚变之旅 共赴“云深不知处”

  2月4日,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指导意见,全民网课元年开启,江西省也以优质录播课为载体开始了自己的“云端之征”。

  接到省市关于开课的部署时,兴国教研员和老师们集体陷入了“喜忧参半”中:喜的是知识和工作的充实感,可以转移疫情焦虑为师生的温暖与自助,种上一颗来自云上的种子。忧的是在硬件储备和能力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开课,最终会演变倒逼下的教学升级还是匆忙下的实验闹剧?

  兴国县教科体局教研室对线上教学开展后将会出现的状况进行全方位预判。一方面,教育在线化不是“线上录播+线下老师”就能搞定的,这是一个闭环。线上学习的前提下,和教学有关的前后流程全部需要重构,线上转型将会经历教学监管、课程辅导、作业批改等格外艰难的挑战;另一方面,远程录播教学相较于平台直播有较完整的教学环境和系统的教学体系。但根据以往无生试讲课的经验,这些课程缺乏互动,且节奏普遍偏快,学困生将无法适应进度,如果重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期积累,两极割裂会更加严重。

  事不宜迟,兴国教研室立即分组对各校进行了在线指导,建议学校建立层级管理,对线上学习制定精细方案,并尽早着手对各种教学应用APP进行调研、遴选、统配,以减轻家长和老师的负担。事实证明,教研室这些预测式建议,对各校日后的在线教学实战起到了积极的导航作用。

  此时,各校的在线教学讨论群里,人声鼎沸。老师们的各类担忧,各类操心亦层出不穷……

  “我带了两个班,一百多号学生,怎么改作业啊!”

  “没有互动的教学,我都不知道学生会有哪些内容掌握不了。”

  ……

  技术与教育的深刻接轨,将广大兴国教师带入“云”深不知处,每一个人都在教育教学将要迎来的聚变中感受到时代微尘的巨大推动力。

  渐入佳境 花式“送我上青云”

  线上学习倒计时72小时

  全省线上学习开播在即,遥遥望去,兴国的所有学校都行动了起来。从教导处到年级组、学科组再到教师个体的线上教学体系纷纷建立。

  隆坪小学一早就制定了《线上学习一日常规工作一览表》,这基本就是一部教师行动指南,课前提醒、听课笔记、作业设计、讨论

  交流、在线辅导等流程都被安排得合理精细。

  兴国中学电教室和兴国一小教导处开始根据学校的特性尝试并甄选各种教学App。最终,他们分别采用了功能强大框架成熟的爱学平台和班级小管家,并向全校老师推广。

  学校教师群里,年轻老师对选定的App争相侃谈,年长的教师此时却闭口不言,默默围观,新鲜事物的突然介入,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学校旋即就APP的功能操作编辑成说明书,并进行线上培训。

  万事俱备,只等开播。

  线上学习进行时

  2月10日,一度停摆的教育教学终于在云端重现。

  每周,兴国三中的老师都会根据课程进度做好导学案,发送班级群,这份学习版的“活点地图”让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清晰明确,少走弯路。

  没有教材,老师们寻过很多网站后,将最权威、最好用的电子版本推送给家长。平川中学和将军中学的老师,到处收集全国各地的学习资料,想方设法,自掏腰包,整理成册,开垦出一片学习资源的黑土地,送达至每一位学生手中。

  课程开始,大家也没闲着,一边听课一边记录,一边向名师学习上课技巧,一边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梳理出重难点,分析作业如何设计。一堂课结束,许多老师的听课笔记也是满满当当。

  下课后,兴国红军子弟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们归纳出的本节课知识要点,几乎同步推送到家长群;兴国一小的老师们则根据课程内容轮流设计好家庭作业,交由教研组审核,并向全年级统一发布。

  此时,教学辅助APP的运用发挥了智慧型作用。当学生们在APP上学习时,他的所有行为就会逐渐描绘出自己的学情画像,包括知识结构、薄弱环节、易错点……大数据的加持,使老师们在作业布置,辅导答疑等方面都有了数据支撑。

  当然,再成熟的APP也只是优秀的检索机器,教学是需要思考的过程,兴国各校在实践中琢磨探索出了诸多“解惑”方式:

  许多老师开始了临时性“直播生涯”,钉钉、抖音等直播平台都活跃着他(她)们拆解难题,复盘作业的身影。

  思源实验学校九年级师生常驻在了希沃直播间。有了屏幕共享作黑板,课件与习题不但可以直接批注,学生还能全程观看老师批解过程,教师还能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师生间的互动仿佛回到了课堂的熟悉场景,学习氛围也有了,课堂如旧,让人欣慰。

  兴国中学则组织骨干教师轮流对疑难点进行直播答疑,不仅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还提高了直播课质量。

  农村学校没有流畅的网络优势,但自有妙招。

  赣教云平台没有初中化学录播课,崇贤中学九年级化学老师周洪福,自己用手机录播40分钟的课程,上传至优酷视频,分享给本年级学生。

  崇贤乡崇义小学郑香老师,把每一个易错题都录制成大约3分钟的小视频,发至家长群,不受流量和信号的约束,方便又实用,性价比小视频风靡整个兴国教育圈。

  丰富的资源储备和教育技巧就像内家功夫和外家拳脚,在教育教学领域相得益彰,

  线上学习进阶时

  目睹着兴国教育线上学习的飞速成长,兴国县教研室继续深入各校,一边挖掘线上教学中教师群像的闪光点,一边将各个学校的先进“心法”进行传递共享,并形成书面情况向全县通报。他们同时发现,历经了线上学习的“磨合期”、“蜜月期”,已有不少学生家长出现了激情减退、热度下行的情况,进入“倦怠期”,他们呼吁并指导各校要有效地为老师“打鸡血”,重塑思想钢印,以此辐射带动学生和家长。

  各校的老师们由此创新出各种奖励措施:对有进步的孩子特许“作业选择权”;表现优异的孩子则随时可能收到一段有趣的小视频,或者一段优美的诗词颂……

  今年的疫情无疑给高三学子巨大压力,既要面对疫情发展带来的情绪冲击,头上还始终悬着一把叫“高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要适应史无前例的线上学习。兴国各中学开启线上班会课。当老师在线上带领大家重温热血誓言,似战歌起,同学们群起激扬,重燃斗志。

  兴国一小老师李海清借助全县的“抗疫征文比赛”录制了一堂作文公益课。课上不仅分享文章的写作手法,更对家国情怀、使命担当进行了深刻诠释。

  写一封信、画一幅画、出一张手抄报,举行一场云上升旗仪式……德育人文的宣讲为学生在无奈现状中源源不断地汇聚精神力量。少年人就该肩挑草长莺飞,心向阳春三月。

  温暖前行 信念“皎若云间月”

  跃渡时空的知识共情,已然成为了一种抚慰和勇气,在众多老师辛苦付出的叠加中催生出强大的信心与能量。

  兴国南坑中心小学老师李芳,家住南坑乡中叶村,那里四处环山,家中通讯信号都不稳定,为了保证每天的线上辅导,她每天都要环绕盘山公里骑行至中心小学与学生相约云端。

  兴国实验小学教师钟兰,既是64名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每天,她除了要完成自己学科的听课,课后学生辅导,批改作业……还要监督自己孩子的学习,包揽家务。她说:“有时候真的觉得特别特别手忙脚乱,特别特别累,但是班上的孩子需要我,我就不能停啊!”

  每天的作业批改也让老师们的眼睛和脑力大受考验,家长每天发来的作业照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倾斜不正,有的像素模糊。有些老师一人兼顾几个班,每天需要编辑批改的图片作业就有四五百张,作业批改完,眼睛也感觉废了。每两三天,老师们就得清理一次相册,否则不堪重负的手机将直接卡死。

  很多家庭因为家有两三个孩子错时线上学习,在不清楚他究竟什么时候需要答疑,什么时候提交作业的情况下,老师机不离手,每隔十分钟就得翻看一次手机。

  高中作业中的主观题以及求证题,步骤繁琐,信息量大,不仅老师批改进度慢,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差也很大,平川中学的谢建生老师常常为了等到最后一名同学提交作业而忙至凌晨。

  “有时真的挺够呛的,但也必须坚持着”,你总是能听到他们略显疲惫但足够坚定的回答。

  2020年的不平常毋庸置疑,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直面挑战的决心。有人成为勇士,有人冲锋逆行,有人热心奔走。而兴国八千教师,选择在云端悄然坚守,心愿与努力都是同声相契的。

  相关新闻